
伊瓦爾·阿斯普隆德的一重身份是在瑞典中部城市烏普薩拉做外語
教師,另一重身份是在斯德哥爾摩的毛線商店做編織講座的講師。他的祖母手非常巧,不單是愛好編織,也很擅長縫紉和紡織。“我看到姐姐向祖母學(xué)習(xí)編織,覺得非常有趣”,于是他也開始向祖母學(xué)習(xí)編織,從 5 歲開始,在其后的 35 年間一直編織著,成為了一位知性、溫柔、有風(fēng)度的資深編織男子。
“小時候,我覺得,就像有些
男孩喜歡足球、曲棍球一樣,也有男孩
會做編織。當我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周圍只有我一個男孩做編織的時候,真的非常吃驚 。”
(最上面的是17歲時編織的金字塔毛衣,下
面的茶色的毛衣是15年后編織的“ 集大成的毛衣”。兩件毛衣的水準都很高,花樣也非常精細。手腕套 、連指手套,是使用了“ 特波安斯針法 ”編織而成的 ,可以與傳統(tǒng)服裝相搭配。 由于是特殊的編織方法,通常要花費正常的5倍的時間才能完成,這是伊瓦爾喜歡的編織方法)
(這是上邊兩件的對比。15 年后編織的毛衣(下),肩部得到了改善,花樣能夠完全對齊了)
少年時代的伊瓦爾特別喜歡編織,特別喜歡做細致的事情,完全不
知道一般情況下“編織是女性的手工活兒”。
他最喜歡的是編織毛衣。第一次完成毛衣編織是 12 歲左右的事情,
真的是非常有耐性。到了 17 歲,他將喜歡的一本書封面上的毛衣編織完成了。雖然他的編織經(jīng)驗豐富,但是對于他的第二個大作,青年時代的伊瓦爾說“那簡直像是建了一座金字塔一樣高興”。但是,另一方面,他卻有一些疑問和不解,“明明是按照編織圖編織的,為什么尺寸和書上的不一樣呢?并且肩部的花樣也對不齊。”這反而刺激了他決心鉆研,他下定決心,在那之后一定要編織出適合自己尺寸的毛衣。他會在一些細節(jié)上下功夫,比如說,改變圖案的組合,在腋下加入單獨的織片,讓縫合的地方變得不太明顯等,他一直堅持著不斷地嘗試、調(diào)整編織方法。
(這是他進行試編的幾個
作品。當他有想要嘗試的東西時 ,就會馬上動手去做)
在充分積累了 15 年經(jīng)驗以后,他重新編織了一次“17 歲時的毛衣”。隨身的袖窿,肩部能夠完全對齊的花樣,縫合的針目被完全隱藏起來,這些他以前沒處理好的細節(jié)終于完美呈現(xiàn)。傾注了他所有的經(jīng)驗編織出來的這件毛衣,受到了大家的贊賞。不過,他認為不論是他當時全力以赴編織出來的第一件“17 歲時的毛衣”,還是在積累了經(jīng)驗與技術(shù)之后編織出來的第二件,對于他都是一樣重要的。我問他,“你為了一件毛衣做了這么多的努力,你是完美主義者嗎?”他回答說:“當你知道這樣做會變得更好時,就會很想嘗試了。因為誰都不會明知道好的方法,卻放手不管的。”
在手中有正在編織的作品的情況下,如果又有了想嘗試的東西,他也
會馬上去試。伊瓦爾很有趣的地方是,并不是“因為我想要這個東西了,所以去編織”,而是“因為我想體會這種編織技巧了,所以去編織”。他認為編織的過程很重要,他有時會把作品送給他認為合適的人,有時還會拿作品和椅子、手提包進行物物交換。
伊瓦爾還會在毛線店開講座。一種叫作“特波安斯針法”的瑞典的
傳統(tǒng)技法,非常受歡迎,那個講座經(jīng)常會爆滿。幾年前,他遇到了這種需要非常細心才能完成的編織方法,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。他覺得他之前設(shè)計的毛衣的精細程度與這個完全沒辦法相提并論,特別喜歡精細針法的他沉迷于此,也是理所當然的了。他最喜歡的材料,絕對是毛線。他非常喜歡手感好又結(jié)實的毛線。

“我?guī)缀醪粫褂枚稳镜拿€,因為無法掌握顏色會在哪里發(fā)生變化(笑)。”
我猜,他應(yīng)該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吧。

伊瓦爾的講座開在斯德哥爾摩的人氣毛線商店“Litet nystan(小毛線球)”,這是商店內(nèi)部的樣子

在脅下加織片的 時 候 ,不能局限于加入,而是要“漂亮地”加入